被擄、被殺、心地差!迪士尼電影中這個角色怎麼容易出事?!

2016-12-12
有這個片頭開場的電影,往往都是經典。 不僅是陪伴我們長大的回憶,許多電影即使現在回顧,精采程度也不受時間磨滅。
這裡是廣告, 請繼續往下閱讀
在迪士尼1937年推出第1部彩色電影《白雪公主》以來,無數經典動畫電影,都是大家心中的寶。無論大朋友小朋友都無法拒絕迪士尼魅力。
但是,你有發現迪士尼電影中,有一個角色總是特別「衰」嗎?
「媽媽」在迪士尼電影中不僅戲分少,更總是扮演著苦情、遇上災難或出意外... 沒有媽媽/父母: 包括《皮諾丘》、《美女與野獸》、《小飛俠》等
壞媽媽/繼母 《白雪公主與七矮人》、《灰姑娘》、《魔法奇緣》等
媽媽被擄或殺 《小飛象》、《小鹿斑比》、《小美人魚》、《獅子王》等
電影《黑魔女:沉睡魔咒》製作人Don Hahn在接受訪問和其他記者專家分析,有幾種原因。
#1 角色的轉捩點 一部電影要在約90分鐘內講完整個故事,而且通常是跟著主角一起克服困難、成長的劇情。而略過父母的描述,或父母家庭的驟變都可以作為讓角色經歷轉變、快速成長的劇情。
#2 增加可看度 不論是失去父母或是壞後母,由母親這個與我們最親近的角色變化,更能增加戲劇性與吸引力。
#3 家庭的組成 為了表示一個「快樂的家庭」不是只有父親、母親與孩子的成員才能組成,單親、親戚手足與好友們都能夠很圓滿。 (好像滿適合提供給萌萌參考^^?)
#4 華特迪士尼的私人理由 據說,1940年華特迪士尼為自己的父母買下一棟房子,也請人對房子鍋爐修繕,但父母入住後發生氣體外洩,母親不幸去世。 華特迪士尼對於這件事相當自責,沒想到因為幫父母買房過好日子的夢反而害了她,因此在電影中角色中常有缺乏母愛的劇情。
留言
- 分享
- 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