緣分的價值只值一頓飯?透過朋友介紹交往最後走到結婚,回禮該怎麼給才好?

2018-11-18

如果透過相親認識,最後還結了婚的話,該給介紹的朋友回禮多少錢才好呢?下面是一對透過朋友的介紹認識,明年即將結婚的20歲後半預備夫妻A某的故事。

A向介紹的朋友說:「介紹我們認識到現在走到結婚了,真的很謝謝」 但朋友卻反問:「你不打算給我什麼回禮嗎?」、「我也介紹了另外一對夫妻結婚了,他們給了我50萬韓元。」向A說了你要給我多少?商品券也好、現金也好。

A說:「我認為向你說聲謝謝、請你吃一頓飯就可以了,不是嗎?」 當然,非常感謝介紹他們認識的那位朋友,但用這種方式說,會有一種「他是怎樣?」的想法。可能是我先結婚了,他覺得嫉妒吧。A只好思考「那麼給個50萬左右的韓元嗎?」

這篇文章上傳後,500多人按了反對的按鈕,留言也變成了戰場:「怎麼不知道婚介費呢?這是一種基本禮儀的一種。」不過另一方的人憤怒不已:「也有可能不知道啊,又不是基本常識。 還有當面計算的朋友嗎」

不過有一種文化說:「如果透過介紹認識並結婚,回禮就送介紹人一件衣服。」意思是可以沒有負擔的穿著此衣服前來婚禮會場祝賀。但隨著西裝價格逐漸上漲,原本以現金作為回禮的負面觀感也漸漸減少了。所以現在逐漸轉變爲回禮現金或商品券30~50萬韓元。不過越是富裕的家庭,答謝金額就越大。在新婚旅行途中還會在免稅店給介紹人買名牌等。

但不瞭解這種文化的人卻說:「這是我和我的另一半共同努力才有的好結果,說是要給介紹人錢嗎?」、「即使說應該表示感謝,但劃分必須要支付多少錢的那條基準線,是不禮貌的。」也有人指責「如果因爲幫忙介紹一次就收錢的話,難道是專門的相親公司還是媒人啊?」

但認爲要給予的人的主張也很堅定:「幫你介紹了人生中的另一半,連這點程度都做不到嗎?難道緣分的價值只值一頓飯嗎?」、「都結婚了,然後只吃一頓飯就沒了..?飯是一邊發請帖一邊買來的?」、「如果準備結婚的話,50萬韓元就像5萬韓元一樣花。還沒回禮50萬韓元,是要怎麼結婚?」

隨著這麼多人的立場分歧,在爭吵尚未結束的情況下,原PO看到留言,再次留下了後記。「『一頓飯』這個詞好像給人很多誤會,難道真的只買一頓飯作為回禮嗎?新婚旅行後也會買禮物表示感謝。」、 「到結婚公司網站看,不管是現金還是商品券,最少給了20-30萬韓元、多則給了50~100萬韓元左右。」、「雖然有介紹我們的認識的朋友,但畢竟是我們夫妻心意相通才結婚的,覺得心裡有點鬱悶。」

相親在韓國是很盛行的一種文化,但能走到結婚真的很不容易呢~!大家覺得回禮給介紹人一頓飯就足夠嗎?還是應該要回禮現金或是商品卷才對呢?
留言
- 分享
- 收藏